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 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逃命600年后,凭一首诗在四川团聚!_铁木真_元朝_蒙古乞颜部
发布日期:2025-04-28 21:20 点击次数:11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南宋末年,奸相贾似道监国,民不聊生,南宋皇权形同虚设,周围各国对宋朝虎视眈眈。贾似道私通金国,将南宋王朝的情报和大量利益给了金国,当时的南宋几乎沦为金国的附庸,只差一步就完全被金国吞并。
此时,蒙古草原也不太平,各个部落分崩离析,明争暗斗。直到1189年,铁木真被推选为蒙古乞颜部可汗,蒙古各部落才开始逐渐被铁木真统一。最终铁木真统一蒙古,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灭了金国和西夏,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元朝,盛极一时。
但元朝存续不足百年,那王朝覆灭之后,成吉思汗的后人去哪了呢?他们大都改名换姓,各自逃命,只是没想到,600年后他们居然凭借一首诗在四川团聚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这首诗又是什么呢?
元朝的兴起与衰落
铁木真于1162年在漠北草原出生,他的父亲是乞颜部的首领。9岁时,父亲被杀害,他的部落也遭到了对手的袭击,铁木真带着家人逃到了不儿罕山区。成年后的铁木真依靠克烈部落王罕的力量,重聚乞颜部。21岁时,铁木真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展开剩余88%乞颜部落发展迅速,引得札达部落首领扎木合的不满,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史称“十三翼之战”,最终铁木真兵败。扎木合把俘虏全部处死,分70锅煮了,手段极其残忍。因为这件事,扎木合的一些部下转投铁木真,铁木真的势力迅速壮大。
1201年,扎木合联合其他几个部落攻打铁木真,铁木真联合王罕打败了扎木合,并趁机消灭了塔塔儿部,报了杀父之仇。
铁木真的势力再度扩大,只有克烈部落王罕与乃蛮部太阳罕有能力与之匹敌。不过,王罕的部落和乃蛮部落也在1203年和1204年被铁木真消灭,至此,铁木真统一蒙古,成为蒙古草原霸主。
1206年,铁木真就任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标志着蒙古帝国的诞生,与西夏、金国、南宋并列政权。1209年,蒙古的军队攻打西夏,将西夏的都城团团围住。西夏国王被迫向蒙古称臣,并派出公主与铁木真和亲。
1210年,成吉思汗攻打金国,首战告捷。随后几年,蒙古军又横扫金国各个城市,逼近金国都城,金宣宗也学西夏,派上公主和亲。1218年-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欧洲,领土扩展到克里米亚,南边到达印度河,创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1227年,成吉思汗亲征西夏,打败了西夏军主力,8月25日,成吉思汗去世,8月28日,西夏灭亡。临终前,成吉思汗制定了攻打金国的策略,1234年,窝阔台和拖雷灭金。
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将成吉思汗追尊为太祖;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国改国号为大元,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1279年,忽必烈灭了南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朝一共存在98年,其中在元世祖忽必烈到元武宗海山这段时间是元朝的鼎盛时期,平定了西北,但他们不断对外征战,并在征伐日本的战争上失利。
元武宗推行了许多改革,如尊崇儒学、设立尚书省、发行新货币、加强海运。如果这些政策能顺利推行,元朝必定更加繁荣。然而,元武宗只在位四年,政策未能推行下去。
元武宗之后的继承者能力欠佳,皇位更迭频繁,每位继任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秩序,这样的秩序更换频繁,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到了元顺帝时期,他频繁增发银票,导致通货膨胀严重,普通百姓吃不起饭,并且加重徭役,民不聊生,最终多处爆发了农民起义。
起义军中,以陈友谅、张士诚的势力最为强大,但他们最后都败给朱元璋。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国号为大明。8月,徐达和常遇春攻陷元朝都城,蒙古在内地的统治宣告终结,元朝灭亡。
铁木真后代的逃亡
元朝灭亡时,大部分皇族在战争中被杀。元朝毕竟占领中原百年,成吉思汗有6个儿子,40多个孙子,这百年间繁育后代,他们的家族已经形成庞大的群体,没有办法一下子全部杀光。
元朝灭亡后,成吉思汗侥幸活下来的后代四处逃命,为了生存,他们改名换姓,东躲西藏。幸运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活了下来。
然而,成吉思汗的嫡系,忽必烈的这一脉无人存活,存活下来的是旁系子孙——铁木建及其后代。尽管他们散落在各地,600年后,铁木建的后代族人却得以重聚。
铁木建在历史上鲜为人知。根据考古发现,铁木建生活的时代处于元朝末期。在元顺帝时期,他因战功显著被封为“西平王”。元朝末期,天下已大乱,铁木建经常领兵平叛,但遭到小人谗言,诬陷他勾结“红巾军”意图造反。
铁木建家族看着元朝小人当道,衰败已成定局,认为如果继续生活在大都,到时叛军打过来,他们肯定会受到牵连。元朝灭亡那天,也将是他们的族灭之日。他们族人达成一致意见后,所有人都向朝廷辞官,朝廷当时自顾不暇,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这些族人没有回到祖上的漠北草原,而是选择了相反方向的南方。或许他们预见到元朝灭亡后家族人会北上,遭到追杀,因此选择了相反的路径来逃避追杀。他们的眼光确实超前。
当然,逃亡不是旅游,这一路并不顺利。南方叛乱严重,张士诚在苏杭,陈友谅在两湖地区,朱元璋在安徽,各地异常混乱。为了躲避追杀,他们改了姓氏,将姓氏改为“余”,换了名字。不幸的是,没多久,家族的领头人、他们的老父亲铁木建因思念家乡、忧虑世道,再加上长时间颠沛流离,最终染病去世。
他的后代子女们没有团结在一起继续逃亡。父亲去世,他们少了主心骨,加上这么多人在一起太显眼,便分开各自逃亡。然而,他们在分开之前定下了一个暗号,便于日后见面相认。这个暗号是一首诗,只属于他们家族的诗。铁木健有10个子女,每人写了一句诗:
“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杈。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他们约定,无论等多少年,只要危险不再,即使这辈子无法再见面,也一定要让后代认祖归宗。
元朝灭亡后,残存势力重新回到漠北,后人称为“北元”。明朝时期,皇帝经常下令讨伐他们,可见蒙古族人在明朝并不安全,他们在明朝未敢相认。
到了明朝末年,当年被成吉思汗灭了的金国重新夺取政权,建立了清王朝。他们与清朝有世仇,清朝建国后,皇太极就派兵灭了北元,仇恨太深,他们无法公布身份认亲。
这一等,就是600多年。他们的诗也传了很多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形势太平,他们才看到了认亲的希望。
成吉思汗的这些后人有一部分逃到四川,组成了一个村落,叫“余家湾”。新中国建国初期,他们开始寻找政府部门的帮助,想着认祖归宗。最初在四川当地的报纸上登寻人启事,引用了世代相传的诗首句——“本是元朝宰相家”,问这首诗是谁写的。然而,寻人启事发出去,没有人回应。
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已经过了600多年,物是人非。当年的家族有多少能延续到现在,谁也不清楚。即使延续到现在,也不一定生活在四川。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寻求更权威的媒体帮助,寻人范围也不局限于四川。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寻找,一年又一年的等待,终于有人答对了题目。
成吉思汗的后人分布在全国各地,2004年,他们在四川省乐山市同兴乡余家湾村重聚。他们公开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后代的身份,600多年的分离终于让他们重聚。他们在成吉思汗的画像前齐聚一堂,祭奠先祖,互相诉说着这些年来属于自己的故事。
结语
血浓于水,600多年的分离,也阻挡不了成吉思汗这些后人的团聚。尽管他们的生活习俗已经汉化,但蒙古人性格里的豪迈仍然保留。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很多人,现如今不少人追根溯源,寻找自己的故土和亲人。“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下去,他们的目标终会实现。
参考资料:
西部文明播报——2022-04-06——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发布于:天津市
栏目分类